防守警报!阿贾克斯 6 次被判点居欧洲顶级联赛之首,症结何在?

防守警报!阿贾克斯 6 次被判点居欧洲顶级联赛之首,症结何在?

来源:24直播网 2025-10-27 10:12:17

  “当主裁判再次指向点球点,阿贾克斯球员只能无奈摇头 —— 这是他们本赛季在荷甲与欧冠赛场第 6 次被判罚点球,这一数据不仅高居荷甲第一,更位列欧洲五大联赛及荷甲、葡超等顶级联赛首位。” 作为荷兰足坛传统豪门,阿贾克斯本赛季的防守表现尤其是禁区内防守,暴露出严重问题。6 次被判点导致球队直接丢失 8 个联赛积分,欧冠赛场也因点球失球提前一轮无缘小组出线。从 “禁区防守战术的失衡”,到 “球员个人防守习惯的疏漏”,再到 “对现代裁判判罚尺度的不适应”,频繁被判点的背后,是阿贾克斯防守体系的全面崩塌,也为球队重建敲响了警钟。

战术失衡:禁区防守的 “漏洞百出”

  阿贾克斯本赛季采用的 “高位逼抢 + 边翼卫前压” 战术,虽提升了进攻端活力,却导致禁区内防守人员不足,加上防守协作的混乱,为对手制造点球创造了大量机会。

  高位逼抢后的 “回防真空”。为追求进攻压制力,阿贾克斯场均高位逼抢次数达 28 次,位列荷甲第一,但高位逼抢失败后的回防效率极低 —— 中场球员回防速度场均仅 6.2 米 / 秒,远低于荷甲平均的 7.5 米 / 秒,导致对手反击时能快速突破中场防线,直接面对禁区。6 次被判点中,有 4 次源于对手反击:例如欧冠对阵拜仁的比赛,拜仁通过一次长传打穿阿贾克斯高位防线,边锋科曼突入禁区时,回防的中卫巴斯托尼因急于断球,铲倒科曼被判罚点球。这种 “高位逼抢与回防能力不匹配” 的战术失衡,让禁区频繁暴露在对手冲击之下。

  边翼卫前压的 “防守留白”。阿贾克斯的边翼卫本赛季场均前压至对方半场的次数达 15 次,导致身后防守空档被对手反复利用。当边翼卫无法及时回防时,中卫被迫拉边补位,禁区中路便出现防守真空,对手可通过边路传中或内切,迫使补位的中卫在禁区内做出犯规动作。6 次被判点中有 3 次与边翼卫回防不及时有关:荷甲对阵埃因霍温的比赛,边翼卫范德芬前压后未能回防,埃因霍温边锋内切时,中卫廷伯为阻止其射门,在禁区内拉拽球衣被判点。这种 “为进攻牺牲防守” 的战术设计,本质是对自身防守能力的误判,最终付出惨痛代价。

  禁区内防守的 “协作混乱”。阿贾克斯禁区内防守球员的协作意识严重不足,场均防守漏人次数达 3.2 次,荷甲最多。面对对手禁区内多打少的局面,球员往往各自为战,缺乏有效的补位与沟通:一次对手角球进攻中,阿贾克斯禁区内有 6 名防守球员,却因无人明确盯防对手前锋韦霍斯特,导致韦霍斯特在禁区内被绊倒;另一次对手反击中,两名中卫同时扑向持球球员,忽视了身后包抄的对手,最终因拉扯包抄球员被判点。这种 “协作混乱” 的防守状态,让原本就存在战术漏洞的禁区防守,进一步沦为 “对手的点球制造工厂”。

习惯疏漏:球员个人防守的 “致命短板”

  除战术问题外,阿贾克斯球员尤其是后卫线球员的个人防守习惯,存在诸多疏漏 —— 从防守动作的不规范到防守预判的失误,频繁在禁区内制造 “可判罚点球” 的风险动作。

  防守动作的 “不规范与冲动”。阿贾克斯后卫球员本赛季场均禁区内犯规次数达 1.8 次,荷甲第一,且多为 “不必要的冲动犯规”。中卫廷伯本赛季场均禁区内铲球次数达 2.3 次,远超荷甲中卫平均的 1.1 次,且铲球成功率仅 45%,多次因铲球失误被判点;边后卫马兹拉维则习惯在禁区内用手阻挡对手传球,本赛季已有 2 次因手球被判点。这些不规范的防守动作,在现代足球 “严判禁区内身体接触” 的判罚尺度下,极易被裁判捕捉,成为判罚点球的直接诱因。对比荷甲防守最佳的费耶诺德,其后卫场均禁区内犯规仅 0.8 次,且多为 “战术性犯规” 而非 “风险动作”,差距明显。

  防守预判的 “滞后与失误”。阿贾克斯球员对对手禁区内进攻路线的预判能力,本赛季出现显著下滑。场均防守预判失误次数达 2.5 次,导致无法提前封堵对手进攻路线,只能在对手已形成进攻威胁时,通过犯规阻止。例如欧冠对阵巴塞罗那的比赛,巴萨前锋莱万多夫斯基在禁区内做假动作时,阿贾克斯中卫德利赫特(租借回归)因预判失误,误以为莱万会突破,提前伸腿拦截,最终绊倒莱万被判点。这种 “预判滞后” 的问题,源于球员赛前对对手战术研究不足,加上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,导致防守始终处于被动。

  身体对抗的 “劣势与失控”。阿贾克斯本赛季后卫线平均身高仅 1.83 米,体重 72 公斤,在荷甲属于中下游水平,面对对手高大前锋或身体强壮的边路球员时,身体对抗明显处于劣势。6 次被判点中有 2 次因身体对抗失控导致:荷甲对阵阿尔克马尔的比赛,阿尔克马尔前锋帕洛特(身高 1.88 米)在禁区内与阿贾克斯中卫博特曼争抢头球时,博特曼因对抗不过,下意识拉拽帕洛特球衣被判点。这种 “身体对抗能力不足 + 对抗中动作失控” 的问题,让阿贾克斯在禁区内防守中,始终处于 “要么被突破、要么犯规” 的两难境地。

判罚适应:对现代裁判尺度的 “水土不服”

  近年来,国际足联对 “禁区内身体接触” 的判罚尺度愈发严格,强调 “保护进攻球员”,而阿贾克斯球员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,仍沿用传统防守习惯,导致被判点次数大幅增加。

  对 “轻微身体接触” 的判罚不适应。现代足球裁判对禁区内 “轻微身体接触” 的容忍度极低,即便防守球员只是轻微拉拽球衣或手臂接触,只要影响进攻球员动作,便可能被判点。阿贾克斯球员对此类判罚尺度的认知仍停留在 3-5 年前,本赛季有 3 次被判点源于 “轻微身体接触”:例如荷甲对阵乌得勒支的比赛,阿贾克斯边后卫在禁区内轻微触碰对手边锋肩膀,导致对手失去平衡,裁判果断判点。赛后阿贾克斯主帅也承认:“我们的球员还没适应现在的判罚尺度,很多在过去不算犯规的动作,现在都会被判点。”

  对 “手球判罚” 的理解偏差。根据现行足球规则,“故意手球” 不仅包括主动用手触球,还包括 “手臂位置不自然扩大防守范围”。阿贾克斯球员本赛季有 2 次因 “手臂位置不自然” 被判点:欧冠对阵本菲卡的比赛,阿贾克斯中卫在禁区内防守时,手臂张开幅度超过肩宽,本菲卡球员的射门打在其手臂上,裁判通过 VAR 确认后判罚点球。这种 “手球判罚理解偏差”,源于球员对规则更新的忽视,赛前训练中也未针对 “手臂位置控制” 进行专项练习,导致在比赛中频繁踩中 “手球陷阱”。

  VAR 介入下的 “判罚精准度提升”。本赛季欧洲顶级联赛 VAR 使用率达 100%,判罚准确率提升至 98%,以往可能被忽略的 “禁区内轻微犯规”,如今通过 VAR 回放均会被纠正。阿贾克斯 6 次被判点中有 4 次经过 VAR 确认,且均为 “清晰可见的犯规”,不存在争议判罚。这意味着,阿贾克斯的禁区防守犯规并非 “裁判误判”,而是真实存在的防守漏洞,VAR 的精准判罚只是将这些问题彻底暴露。球队若仍不调整防守习惯,即便换裁判执法,被判点的频率也难以降低。

  阿贾克斯本赛季 6 次被判点的 “耻辱纪录”,是球队防守体系崩溃的集中体现,而非偶然。战术失衡导致禁区防守漏洞百出,个人防守习惯疏漏制造大量风险动作,对现代裁判判罚尺度的不适应则让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。对处于重建期的阿贾克斯而言,若想重回欧洲顶级球队行列,必须从防守重建入手:调整战术平衡,强化禁区防守协作;纠正球员个人防守习惯,加强规则学习;针对现代判罚尺度进行专项训练,提升防守的 “合规性”。否则,频繁被判点的问题将持续困扰球队,传统豪门的复兴之路也将愈发艰难。正如荷兰足球名宿范德萨所言:“阿贾克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进攻问题,而是如何在禁区内不犯规 —— 连不被判点都做不到,谈何赢球?”



上一篇:辽足版图迎新篇!大连英博贺辽宁铁人冲超,携手同行藏哪些深意?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今日赛事